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 20101025_誠品講堂-古典音樂語法解析-節奏vs.節拍

遲到了20min,因為陪老爺吃飯嘛~~
不過一坐下就很進入狀況。

比起旋律,我還更愛節拍。
因為節拍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有結構性、有秩序(我這個人對有秩序及有pattern的東西都有點偏執),但又變化無窮,永遠不膩。

這一系列的課,主要是在訓練賞析的能力;希望學員對樂曲的感覺不只是「好聽」,還能進一步聽出門道。
因此,拍號、節拍等等,屬於比較基礎的東西,僅約略帶過。而因應「蕭邦年」儘量全數以蕭邦樂曲來介紹一些概念。

Chopin 練習曲 Op10 No3
弱起拍。


Chopin 練習曲 Op10 No5
強起拍。這首就是「不能說的秘密」裡面的黑鍵練習曲。


Chopin 練習曲 Op10 No1
在大樂句下拍子切割的很細,密度越大,張力也越大。右手全數快速琶音,但因左手為長重拍,感覺反而從容。概念就是,重拍越多、感覺較快。


Chopin 練習曲 Op10 No2
同樣右手快速琶音,但左手重拍較輕較短,感覺頗為急促。我聽得整個人都躁了起來...(不知是否為彈奏者的演繹...)


蕭邦練習曲系列

Chopin 夜曲 Op 2 No 2
Rubinstein的版本。夜曲就是走輕柔路線。
又是另一首耳熟能詳的樂曲。這首樂譜不難,難在表情...


Chopin 夜曲 Op 9 No 1
超長樂句,都是跨小節,因此總有「跨過去」的感覺(想像每次跳舞雙手分別往左右畫圓延伸的感覺..),主旋律重複但每次會再多加一點裝飾因,頗有詩意~


蕭邦夜曲系列

Chopin 搖籃曲 Op 57
想不想睡阿?左手是重複的pattern,重複的東西久了就是會讓人想睡。
蕭邦唯一的搖籃曲,左手重複的不止pattern還有音符,竟然可以適用右手所有的旋律,真的是太厲害了!!而右手的主旋律還不斷有豐富的變奏:單音→雙音→分割音→節奏改變→滾音、上下行...


蕭邦搖籃曲

Chopin 敘事曲 Op 38 No 2
跟上一首搖籃曲同樣是6/8拍,一樣沈靜但味道還是不太一樣。
弱起小節起拍,等於從「休止」醞釀,而醞釀中樂曲已然開始。


Chopin 敘事曲 Op 1 No 23
Down-beat大樂句4/4拍起拍,爾後神不知鬼不覺的轉換成6/4。
三拍子的一般比較容易有故事性的感覺。


蕭邦敘事曲系列

Chopin Scherzo Op 31 No 2
多處以休止及弱起拍累積能量,醞釀突如其來的強拍,那樣的休止像是逗著聽眾玩似的。
詼諧曲就創作意念來說本就有嘲笑挖苦的意思,但對象是誰只有作者最清楚。

再聽李雲迪的版本,怎麼覺得如此「華麗」的感覺,可能是鋼琴的關係吧...


蕭邦詼諧曲系列

Chopin 前奏曲 No 4
大樂句,sustain的技巧。
試著去聽和弦/伴奏,旋律反而更清晰。


Chopin 前奏曲 No 7
這首非常短。3拍,Andantino的速度。


聽聽看這位老兄的版本,一開始會很不習慣,感覺很拖,一首普通才30秒的曲子可以彈到1分鐘。但聽習慣他其他的演繹也是這樣後,反而還能欣賞這種「耽溺」的風格。


蕭邦前奏曲系列

一邊純粹聆賞蕭邦音樂的優美,一邊咀嚼裡邊節拍結構的況味,這古典音樂還真的如老師所說:是需要動腦筋的,也是一種因為人對於追求drama(張力)的喜好而因應而生的intellectual activity。

強拍弱拍、強音弱音互相襯托凸顯,drama就出現了。有些drama是很直觀的,不太遲鈍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得到如命運交響曲的這種磅礡壯闊,但能不能更細緻得感受到夜曲、敘事曲、練習曲、前奏曲等等的不斷出現的大小drama?這是學習古典音樂賞析所要達到的,因為那真是不太容易感到膩的一種活動。以前小時候不懂事,總覺得古典無聊,還一直央求老師教些流行的;但後來越發覺得古典音樂的耐聽及深度,也對於演奏家的不同版本有更多體會。

耳朵、心智,都會在不斷的聆聽中被訓練得犀利。
雖然今天所接觸的音樂都不算陌生,但音響、節拍、旋律...竟然越來越獨立卻又越來越融合。能夠分開每個element各別欣賞,卻又能領略它們融合起來的美麗。
這是我今天最開心的一件事:不斷的學習,更多的瞭解,又吸引著去瞭解更多,一點也不會感到bor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