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天早上的主日聚會,跟我想像的非常不一樣。
這一天,來了一個很特別的講員(有時是牧會的牧師,有時是其他教會的牧師或傳道...)。為什麼特別呢?首先,她叫徐葳葳,一個很女性化的名字,但她頂著一個西瓜皮頭、面孔跟個性都非常阿沙力;其次,她是一個宣教士,一個很活潑、很具能量、口條非常好的宣教士;然後,她嫁給一個瑞士人,兩個人在柬埔寨Cambodia一個叫桔井的地方宣教。
她沒有說她為什麼去柬埔寨宣教。她說她是去生活的 - 一切從頭開始,學柬語、學怎麼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學習幫助別人也接受別人的幫助...
從她拿起柬埔寨國旗開始述職(在外地宣教的傳道人,不定期的會回到母會或是家鄉的教會,跟大家分享述說他/她在外地宣教的狀況)的那一剎那,我整個人就醒過來了。關於這個國家,我原來只知道有吳哥窟。
他們的國旗跟我們一樣是藍、白、紅三色。藍色象徵王室,紅色代表為民主付出的流血代價,白色的建築代表吳哥窟,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基督徒在那裡是極少數。
除了國旗,下一條她拿出來的布,是一條看起來像桌巾的紅色灰色小細格長方形的布。她說,這不是桌巾,因為他們不用桌子,都在木頭或竹子作的高架房子裡席地而坐;也不是窗簾或門簾,因為當地氣候只有熱、很熱、非常熱三季,因此不會拿塊布把門窗遮住。原來,當地人是用這塊布上廁所跟洗澡!你能想像嗎?用一塊約150×50cm的布做這些事情...瞎密?我下巴都快要掉下來了...因為廁所不是到處都有,所以為了方便"方便",這塊布是在公共場合上廁所時拿來圍住自己下半身的,他們可以一邊解決一邊聊天,處理好,布收一收,繼續前進。很熱阿想洗澡阿,怎麼辦咧?因為沒有浴室這種東西,所以常常也可以看到一群女人或男人(男女是不會共浴的)聚集在井邊,把這條布當浴巾一樣圍住自己,然後一邊聊天一邊脫衣服,就開始洗澡,洗好了,也還是愉快的聊天,然後一件一件把衣服穿上,這塊布從頭到尾都在身上,How?這需要高度精密的技巧...(一直找不到關於這種布的圖...)
徐葳葳說,她剛去很不適應,但一定要上廁所一定要洗澡,所以只好"不恥下問",請當地的人一再教她怎麼使用這塊布。柬語的學習也是這樣。到最後,如果有人誇獎她柬語講的好、洗澡洗的好、上廁所上的好,她就會被帶去獻寶:「徐葳葳當初什麼都不會,都是我教她的...」她說她就只是一再的接受幫助。
物質的確很缺乏。
精神上除了聖經(中文或英文),只有幾封台灣寄過去的中文信可以慰藉她想看中文的渴望。那裡沒有網路,但現在的人都不太寫信了。一封信短短幾行,有時只有一整張紙的信徒的名字,她也可以一看再看。
要辦加簽,要來回跑個好幾趟,一整天舟車往返加上等待,什麼事都不用做了。今天經辦人員沒來,明天你準時報到但他沒心情,後天你又去試試看但他說就是不能辦,折騰了幾天,哪天運氣好了,就辦成了。
所謂的宣教的日子,其實就是生活罷了。因為在大多數人識字的地方,你可以說請翻開聖經第幾頁,但在一個文盲比較多的地方,只能從與當地人相處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告訴他們耶穌是誰、為什麼要信耶穌。
幾個月或幾年過去了,宣教士被取代了。他們興高采烈的被取代,因為有一批人起來了。然後這些宣教士背著包包,往下一個地方跟不同的人繼續生活繼續傳講。
也許是因為她已經很習慣跟不識字的人打交道,她也邀請在座的大家參與她生動的即興話劇。好幾個代表捐錢、代禱、關懷、提供醫療、幫忙行政等等的人,一個一個的搭在彼此的肩上,每多一個人,就把宣教士往前又推一步,宣教士與當地人的距離又更近了。她要傳達的是,宣教需要一整個教會的扶持,不要小看自己任何一點小小的幫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