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w] 終於有人讓位了... |
目前國內講「溫柔生產」講的最全面的應該就是這本《溫柔生產:充滿愛與能量的美妙誕生》(Gentle Birth Choices)。有點可惜的是,這本書的中譯本目前已經絕版了…
書中的第一章「溫柔的起始」一定要看,因為是精華。所有妳該知道關於「生產」的「概念」大概都提到了。我當初回頭看了這一章好幾遍,每次看都讓我覺得「孕育生命並能自然生產」真是上天賦予母親最大的恩賜之一。第二章「生產醫療化」介紹生產這件事如何由最早的溫柔自然演化成為今時今日的樣貌,沒有看過這一章而直接跳讀第三章「破除生逞醫療迷思」會有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興趣「水中生產」的可逕自前往第五章。第六章「身心合一」是我最愛的一章,其中的概念是寶寶如何在子宮中甚至在成形的初始就與母親密切的聯合。最後,溫柔生產的「執行」請看第七章。
溫柔生產,幾個關鍵詞句:
重視母親的感受;視產婦為生產的中心;母親瞭解自己生產的時機跟方式;母親相信自己生產的本能與靈感;寶寶也主動參與生產的過程;此溫柔的經驗能賦予母親力量;以安詳平和又充滿愛的方式迎接寶寶…
其實,不管是在家裡或在醫院,都有機會實現溫柔生產的構想。目前台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婦產科醫師支持溫柔生產的概念,在產檢時即願意跟媽咪溝通她們想要的生產方式(可以不灌腸剃毛剪會陰並自由行動進食飲水使用產球甚至布置產房環境),並將這些溝通結果作成「生產計畫書」供生產當時的醫護人員有所參考。
當然,在家裡生產,因為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能夠更自在、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或站或坐或臥來度過產程的任何一個階段,更有熟悉的家人時時支持陪伴。基本上,這就是我最初選擇在家生產的主要原因了。
相對的,醫院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陌生的地方,我要生產的時候,無法確定接生的醫師是否是我熟悉的產檢醫師,就算是我也無法確認他/她的接生方式是否適合那個狀態的我(如,我想用半蹲的方式生但他們只接受在產檯上以躺臥方式接生),此外,其他的醫護人員如產房護士,我更是無法肯定她們是否能夠友善的對待我(因為她們真的很累很忙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在我已經很不舒服的情況下是否能夠以最大程度的善意協助我(包括不講負面的言語、輕柔的進行無法避免的灌腸剃毛綁胎心音監測器等常規)…
我是一個比較容易緊張的人,生產在我的腦袋裡的想像一直以來都只有「痛」可以形容,一點也不美妙。生產若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只有可能更加深我的緊張感,進而可能更痛、更不好生、生更久、又更緊張、更痛、更不好生(有完沒完?)…變成惡性循環…
這個惡性循環就是所謂的「戰或逃」反應。「孕婦感到害怕,身體就會自然緊繃,阻斷腦內啡的釋放,反而分泌了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使得身體產生『戰或逃』的反應,甚至可能減緩或完全中斷分娩。腎上腺素傳送混亂的訊息至孕婦的身體,有時可導致心跳加速、痛楚遽增。」
其實,生產原本可以不要是這樣的。母體在分娩時的設計就是,腦內啡(一種身體自然產出的止痛劑、鎮定劑)的濃度隨著孕期與日遽增,至分娩達到高峰;當分娩時催產素釋放刺激子宮收縮,身體也會自然釋放更多的腦內啡,減低孕婦的痛楚。要是生產環境處處是刺眼燈光、嘈雜噪音、點滴醫療設備全副武裝、家人不在身邊,孕婦就會覺得恐懼,然後就是所謂的「戰或逃」。
我很清楚在這樣的時刻,我的身體跟心理都需要一個非常寧靜的環境,不要有閒雜人等在旁邊催促鼓動打擾,柔和安靜的環境也讓我比較能夠休息,這樣我也可以全心專注在我的內在,用我習慣/平常練習的方式來handle產程。
除了媽媽能夠因此凝聚內在的力量,寶寶也比較適合出生於靜謐安詳的環境、適宜的溫度、柔和的光線。我就是希望自己的寶寶從昏暗溫暖的子宮初入人世時,迎接她的是一個如此溫柔的環境阿,不是冰冷的產房、刺眼的燈光、粗魯的擦拭跟拍打屁股...這些是不必要的。
懷孕的婦女又不是病人。這些令我不愉快的生產醫療常規都是必要的嗎?還是都只是迷思而可以其他方式代替或根本可以避免呢?
在醫院生產最安全最可靠,其他的地方都不行?不見得。只要孕婦跟寶寶是低風險,並有專業人員(合格助產師)參與,在家生產一樣可以很安全的。
只有婦產科醫師能夠接生?生產可以是自然的過程,產婦順著自己生產的本能,助產師通常以協助者的角色進行較少的干預,尊重產婦的選擇。
胎兒電子監視器的必要性?也許可以及早發現嬰兒身體情況的變化進而避免傷害,但也有可能出現假陽性的結果,進行無必要的醫療介入。被要求躺在床上綁著監測器受檢其實可能使得子宮壓迫主要的血管(不然幹嘛懷孕的時候都要孕婦側睡),通過胎盤的帶氧血液減少,反而危急寶寶。
其實孕婦的走動有助骨盆改變形狀,寶寶也會在子宮中不斷調整姿勢下降準備誕生。這也是為什麼躺著生小孩很難生的原因。媽媽移動,寶寶也在移動,最後會有一種本能選擇最適合的生產姿勢,可能是蹲著、跪著、半坐半靠在陪產者的身上、甚至坐在馬桶上。
灌腸剃毛的必要性?此舉比較是針對醫護人員的方便性。
止痛劑(硬膜外麻醉)的必要性?可能擾亂胎兒心跳、造成胎兒姿勢凍結而難產或暫停往下降,進而導致剖腹,亦有可能影響胎兒含乳吸乳或其他發展及反應能力。減痛可使用非藥物的方式。
過預產期或進行無痛分娩後使用催產劑的必要性?依據WHO預產期前後兩週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會陰切開癒後比自然撕裂傷更好?有很多方式可以降低會陰撕裂的機率。孕期的運動及按摩、以直立蹲姿或手膝支撐的方式生產、配合呼吸、熱敷會陰或以油按摩…會陰切開有大量出血、血腫、瘺管的可能。
生產環境必須無菌所以要在醫院?大自然並未要求無菌生產。寶寶與媽媽一直與共享系統,透過胎盤得到抗體。再說,醫院真的會比自己家裡來的乾淨嗎?
親友會干擾生產應隔離?親友也許對醫療人員是種干擾,但產婦同樣需要支持系統。
分娩時不要進食飲水?生產有如高衝擊的有氧運動,需要熱量體力耐力,不吃不喝容易脫水。若以靜脈注射方式補充營養又會限制產婦行動,扎針也提高感染風險。
溫柔生產,尤其是在家裡的溫柔生產,對我來說就可以避免這些狀況,但也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釐清自己跟伴侶的想法、跟助產師暢通無阻的溝通、自己身體跟心理的預備。
還是要再重申一遍,生產方式/地點完全是個人的選擇。條件不一樣、需求不一樣,選擇就會不一樣,這是沒有對錯也不見得有好壞的。
我的條件就是:整個孕程母體跟寶寶都相當健康,媽媽的心理狀態也很穩定。
我的需求:生產環境是自己熟悉的,陪產人員是親密的伴侶,可以自由走動進食飲水,以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度過產程的每一個階段,盡可能不使用藥物幫助也不進行令我不舒服的生產常規,讓寶寶誕生在一個溫暖(literally)又光線柔和的環境。這些,差不多就是我生產計畫書的內容了。
可以滿足我需求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我自己的家裡生下我的寶寶了。
◎◎這篇廢話還真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