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2017感恩365_0716

帶著羊肉麵線(媽媽)跟豆花(小孩)來野餐

小女孩跟爸爸吵架了。


紅著眼眶跑進和室把門關上,要大家都不要過去。連一向最好用的媽媽抱抱都不要了。我也只好退開等待時機再來關心。小孩在和室裡自言自語,然後因為在情緒上而大喊了一句「我不要爸爸!」

爸爸聽了立刻回嘴「不要就算了!你不對還來搞這招我不接受!」這句前半段是我第一次失戀到最後的感覺,不確定是不是真的over it,但很確定有點自我保護的意味。後半段倒是很有男性的理智,優秀的主管通常是會這麼說的。

讓我來翻譯一下吧。

這位爸爸,當孩子說「我不要爸爸!」時她並不是真的不要你這個人,她是不喜歡你對她做的事(吼她),她覺得這對她來說太強烈了所以她說了「不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我保護機制,尤其是對這麼小的、表達能力還是很有限孩子來說,她能呈現自己的生氣難過失望挫折驚嚇的方式,就是哭泣與喊出「不要」。你也知道她是個壓抑的孩子,還記得她剛上學的階段,同學們都還在磨合,她熱愛朋友卻也被幾個孩子得罪了不少次,在學校她謹遵老師說的「跟同學說你不喜歡這樣,如果沒有改善就來請老師幫忙。」回到家裡,卻好一陣子夜夜驚醒大喊「不要」

這個小女生不是不能講,但她無法接受人家用怒吼的方式對待她,她是比較敏感而容易受到驚嚇的孩子。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引導。比方說,放下我們手邊正在做的事情,眼神語氣堅定也溫和「請把小棒子放下來,才不會傷到人,或者你可以去客廳的空地上玩。」告訴她該如何會比不要如何更直接也有效。

孩子除了不喜歡被吼叫之外,還有一個複雜的心情是,十幾分鐘之前你們兩才在房間裡玩得開心的不得了,為什麼才一下子,那個溫馨充滿愛的感覺就不見了?明明剛剛還好好的阿?孩子的調節能力還在發展,也許她還停留在剛剛遊戲的感覺裡,覺得這棒子這揮舞這以及跟你的互動都還是剛剛遊戲的延續。

一方面我要謝謝你如此維護我,因為你的初衷是擔心孩子揮舞的棒子傷到我。另一方面我必須要跟你道歉,在當時我無法立刻站在你那一邊,也沒有即時做好翻譯的工作。

當她說她不要你的時候,你也很難過吧。也許有一點「我都為你做了那麼多,也退讓那麼多,你竟然講這麼傷人的話?!」這是比較內隱細緻的感覺。也許比較多左腦的理智想法「人身安全是第一要務,即時嚇阻才能防範未然,提高音量可以引起注意立即見效」。或者甚至有一點「為什麼老婆都不站在我這邊?」的小埋怨。不過我覺得你不太會有「媽媽你太縱容她了,小孩就是要教,不然長大怎麼辦?」這種路人偏見。

被攻擊而防衛,天經地義。

我們都還在學。

學著我們的內在小孩彼此如何交流能量、如何想起自己起初的美好設定,並且「看見」這一切。

這小妞也蠻常說她不要媽媽的喔,如果還加一句我只要婆婆,那我就整個掀鍋了!但我其實非常明白,她不是真的不要我,她只是不喜歡我對她做的事情,她的確是要學習分辨而且表達清楚;而我,也需要練習,去分開人跟事情,不因為這樣就被排斥被傷到,不因為一句話就覺得自己價值低落。

更何況,孩子真的都很愛父母。看看那些他們為我們做的小禮物,他們與我們同在的眼神,他們的純粹又真實的愛著我們。


Ps. 晚間KB媽約去陽明山抓蟲子,兩小玩得好樂,野菜屋好好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